目录
书架
目录
目录
×
公众号
关注二维码,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关注二维码
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第2章
穿越之冲喜新娘
别具一格1988
2165

见大姐继续绣起针线活,忙止了继续问下去的心,打了帘子,见父亲蹲在地上,靠着不知用了几十年的旧四腿桌喝酒,离着几步的距离则是狗儿盖了两层被子在杭上憨睡,姥姥在旁笑着轻轻拍打着,怕他梦魇。

房屋门口处,许母正在和着玉米面。雨梧忙过去搭把手。听着许母叹气道:“听说公候府上的三等丫头比小户家的小姐都金贵,咱这三丫头,送去怕是人家是看不上的。”雨梧心下一慌。

许东海听得,道“他们现在发达了,想当初,往祖辈上扒起来还不是农户出身,和咱们连着亲,当初祖上曾靠着他们过住县官师爷,也只是应景而已,你道那县不紧远,还最是个穷乡僻嚷的地方,祖父去了几天,见此情景恼了,拎着铺盖又回来后求着李太爷帮忙调置京城做个小官职就可,离家近些,不料被李太爷骂了一顿,连师爷也不让做得了,自此祖爷回家中气愤不已不与来往,祖父常说那不相干的人,他们都使得做个大官,凭什么自家亲戚不闻不问。祖父脾气是一等一的厉害,自此父亲只和我说起过,并未再来往过,不知,明日姥姥去可怎么去说呢。”

未提及将女儿做丫头,在许东海眼里自已家人绝不能给人做奴才,丢了祖上的脸面。想当年太爷是多么争强好胜的一人,落到如此田地,只能说世事难料。

王姥姥心下一思寸,忧道;“只是照实说罢了,这公候家更是注重礼仪,万没有不让进门的道理吧”

这李公府,许东海并未去得。于是笑道:“你老到时,自有应变。况且光天化日这下,亲戚们上门哪有不让进的道理,不然也会过外人笑话去的。”

见姑爷这样说,姥姥心便放下。许东海家的听此,并无再说,将摊好的饼子放入锅中,见二女儿蹲在地上烧起火。就向里屋走去,约摸一会功夫,又走出来,手中握着几个桐板,硬塞给老娘,这王姥姥自是不肯收,争不过女儿,于是从腰间取了一直存放的几块破布包上,暗自放好。

家穷,自许雨梧穿越过来,便是清楚的。虽然曾经生活在城市,未到乡下去,但既然古人云既来之,则来之,也旁无它法,只得融入到这个家庭里来,况且,家人倒都是一心一意对她好,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穷就随着去吧。

别人总说穿越女,如何厉害,她却信不得,来此后,不怎出门,倒是听着大姐说过,家忙时全家老小除得农忙时去田地作农活,平时很少出门,女孩子是不便刨头露面。路上行者基本是男子,只有穷苦人家才许的女儿面容被人看,小姐们都在内宅吟诗作画。

烙好饼子,狗儿醒了嚷嚷着要吃,没办法,许母撕下很小的一块给他,又拿大碗泡了点糖水给他喝下。便去整理东西。

晚上时节,是不吃晚饭的,虽然许雨梧有点饿,只得忍着,翻来复去睡不着,姥姥在旁小声道:“怎么夜间倒是睡不着了,今日未见你午睡,好孩子快睡了吧,明日姥姥要是早起的。”又嘀咕道:“看现在也是睡不得几个时辰了。”

许雨梧听得,忙一动不动。闭上眼,思绪万千,屋内别一张床上,大姐和小妹发出均充的呼息声,渐渐的耳边又响起姥姥的呼噜声。

第二日一早,天天微微亮,王姥姥便起身穿衣,雨梧听得细琐的声音,微叹,真不容易。

且说王姥姥起床后,到堂房上,女儿已收拾好行李,那狗儿不情愿的被许母从好梦中打扰,不乐意的穿着衣服,双眼还是闭着半睡状态,姥姥心疼道:“好了。别推醒他了,我抱着他吧。”双在狗儿耳边说:“咱去城里吃喽。”狗儿听见这句话,微微睁开一条缝。又合上双眼睡了。

许东海家的抱着狗儿给了姥姥,听院外叩门的声音,忙小声对姥姥说:“姑爷说姥姥一大一小走起路来不方便,我们在家也是不放心的,故昨日找到村东头牛师傅赶车去城里有事,忙给了钱请人家帮忙捎带着你们。”

姥姥听得,跟在许母身后,念道:“这姑爷我当初没看错,人品定是好,对我这老婆子这么上心,像是亲生的母亲,叫我怎么不喜。”

许东海家的听着母亲说,也心下安慰道:虽说穷些,但做事却是不差的。

推开门销,打开院中木门,见牛师傅已等候门外,忙招呼了两声,推着姥姥上了牛车,又嘱咐了姥姥几句,见车子渐渐远了,直到一个黑点模糊的看不到了,才又关上门,回到院里,收拾被淋湿的木柴。

姥姥抱板儿在怀中,盖上被子,坐在车中间,前边是赶车的牛师傅,去城中买药材,后边还有两个15岁左右的小伙子一同去城结伴找个活干。

连日的小雨降临,路面泥土成洼,好在今日未下雨,板儿蒙着被子躲在姥姥怀中,他小孩子就是聪明,总不舍得自己受罪,可怜的是王姥姥被冷风吹着脸颊,丝拉拉的疼,像被蜂蜇过。坐下首的两个小伙子抱着头缩绻着。由于天灰蒙蒙的,故而牛师傅赶车时不敢有任何麻糊,倒不是担心人,主要是担心刚做好的木车要是出了故障,那可是麻烦事。

路上隐约见得几个行走的人,一深一浅的踩着泥巴,鞋面湿透了,也依是照旧行走。王姥姥见此,越发感激起女婿的好心。这样的好人哪里找,心里思寸着过往,反倒自己愧疚连累了女婿。这王姥姥说起来倒有几分意思,村里人都说她傻子一样的糊涂人。实则她最是明白人,对事情从不计较,凡事替他人着急,如不孤妇哪有去处,亏的她这付好心肠,尽信善人有善报。别此无他想法。

不知不觉间已天大亮,牛师傅见东边已升起一片红,笑道:“天终于是一片大晴了,连日里的潮湿家里都发霉了,今日晒晒正好,我昨日还想着要是继续下去,到过年时,只怕过不好了,没想到老天竟是眷顾庄嫁人的。”

姥姥笑回:“原是这理,古时帝王便说农乃国家根本。这种雨倒也极时,地里种的庄嫁倒是不会去井里打水浇灌了。却是省了一大事,天寒地冷的,今日好在有你,不然,我这老婆子带着这个崽儿,还走不及现今一半呢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