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书架
目录
目录
×
公众号
关注二维码,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关注二维码
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食缘稼穑
食缘稼穑
倪丁莹 著
责编: 创意多多 

穿越重生

类型

28.54万

连载中(字)

本书由九阅小说发行
©版本所有 侵权必究
指南
第一章
食缘稼穑
倪丁莹
3193

康召娘做好夕食儿,看到她娘蒋氏提了一竹篮子黄瓜进了院子,笑问道:“哪里来的黄瓜?”

“你大妗子娘家那边你三表嫂从娘家走亲戚路过咱们店门口给的。”蒋氏说着话将黄瓜放在井边,舀水洗把脸问道,“你爹还没回来?”

“嗯。都这个点了,估计也快了。”康召娘回着话,将黄瓜拎进了厨房。

论血缘的话,蒋氏口中的大妗子才是康召娘的亲娘,而蒋氏实则是她姑母。倒不是蒋家穷的揭不开锅,而是因为她亲娘吴氏连生四个姑娘后,再怀上她以为是个男孩,结果又是个姑娘,气的要溺死她。

而蒋氏呢?生了一对双生子,都是男孩儿,看大嫂要溺婴,就抱回来养了。她来后,蒋氏又生了一个儿子,是以蒋氏待她依旧十分疼爱。

蒋氏的丈夫,康召娘名义上的父亲,康大山本是黄埠镇辖下康赵庄的一个庄稼汉,因为不喜欢干农活,跟一个挑担子卖货的族叔学着做点小买卖。他长得很有亲和力,嘴巴又会说,做了几年积攒了些银钱就在镇上弄了个小杂货铺子,让蒋氏坐店守着,他继续挑担子吆。

铺子在镇西,位置一般,因着年头久了,颇有些口碑,生意还算不错。所以,碰到熟人都是很寻常的事儿。

她大哥大川,二哥大海,今年十七岁了,都不是读书的料,能写会算就不读了,帮着家里做事儿。大哥文静木讷,二哥爱说有表现欲。

大哥负责守店,二哥跟着康大山用牛车拖着货赶集赶场子。两人的亲事都定下来了,本来是今年接媳妇的,准大嫂爷爷奶奶相继去世,孙女得守孝一年,婚期就退到明年了。大哥不办,二哥也就只能等着。

三弟大江比康召娘小两岁,今年十二了,读书还不错,为了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,将他送到县里读书去了。

且说蒋家那边,蒋氏兄妹四人,她跟康召娘一般是家中老三。蒋家本是一般农户,后来借助蒋氏在镇上开杂货铺的进货渠道,在村里也弄了个小杂货铺子,日子过得还算和美。

杂事不提,却说康召娘。

她本是个美食主播,吃龙虾的季节,在一个巷子发掘一家龙虾做得十分美味的小店。正深夜放毒呢,在飞机轮船轰轰中正喝啤酒,看到了家暴男施虐上见义勇为,被人推了一把撞在了电线杆上,眼前一黑,再醒来就成了康召娘。

这一晃呀,就四五年过去了。

当时是因为康家二叔一家子来镇上赶场子,他家长子非要拿杂货铺里的东西,召娘守财得很,不叫他拿,于是就打起来了。那小子挺壮实的,狠劲一推,召娘没站稳,后脑勺撞到醋缸上了,然后不省人事。

康大山的爹娶了两任妻子,康大山的娘是元配死的早,就生他一个。这位二叔是后娘生的。后娘生了三儿一女,腰杆硬得很。她亲孙子推了召娘,不道歉还来煽风点火,说召娘生来不祥,摔成这样纯属天意。气得康大山跳脚骂人,蒋氏差点没跟她打起来。

好在召娘醒来了。只是再醒来,她就来了。

这四五年,她在这异世除了用美食拢住了全家人的心,并没其他见树。

早两三年,不知是身体与灵魂比契合还是怎么回事,总是时不时地晕上一晕。养父母疼爱她,便不让她做什么重活,更不会让她太操心。也就是这两年,才渐渐不晕,她慢慢地参与到家庭实际生活中来。

到底是封建社会,人设也是大字不识的一个乡下土妞,不能太冒尖了。她好容易央着兄弟们教她识字,也是趁着生病嚷着无聊得了养父母的心疼,才吐口让兄弟们教她一教,只当哄她开心了。

却说当下,蒋氏也不过那么一问,也没指望召娘掐指能算出康大山父子啥时候能回来。

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,看天昏昏黑了,蒋氏让召娘去看守店的大哥大川关店了没。她这厢帮着大哥大川关了店,那厢康大山带着二儿子大海就赶着牛车回来了。

趁着丁点光亮,一家子吃了饭。

饭后,康召娘帮着蒋氏刷了锅,烧了半锅水,大家洗了澡,便坐在院子里消食。

康大山拍着肚皮和蚊子,问大川今日店里的情况,又同蒋氏说了今日赶场的情况。

召娘洗了黄瓜,一人分一根,边听着康大山他们说话,边小声跟二哥大海咬耳朵。

康大海正跟她说隔壁塔桥镇有富户请戏班子唱戏的事儿:“那黄财主是个孝子,老爹今年六十整老娘五十九,都是大寿……下个月十五,爹说让我和大哥说去那边赶戏,他赶场子。”

当地人做生日的风俗是“男不三女不四”、“男不过九女不过十”,源于何种典故却不可靠了,但是老百姓都遵守这个习俗来给小辈生日,给长辈做寿。

“那我和娘守店?”这是老规矩了。大川和大海下学四五年了,渐渐也出师了,不是特别远的地方,大海能能独自去赶场了,远点的地儿还是跟着康大山。若是遇到特别热闹的时候,都是这么安排的。

召娘看爹娘说完了隔壁镇唱戏的事儿,央求康大山道:“爹,我跟大哥二哥去赶戏,好不好?你看我都两年不晕了,我还会算账。能看摊的。”

二哥大海还招她道:“到时候有流水宴,撒铜钱寿糖的。”

蒋氏拍他一巴掌道:“你还说。现在天热得跟什么似的,让你妹子去,晒得跟锅底似的,还咋说媒。”

最后那句,她压低了声音,含糊着说的,召娘还是听到了,却当没听到。当着未出嫁的姑娘说做媒什么的是不体面的事情,可蒋氏担心嘛。

到了贞娘这个年岁,好些女郎都定亲成亲了,她还没着落。上门的媒人也少得可怜,身世还在其次,最主要的是她的晕病,人家怕啊。

康大山也哄召娘道:“到时候你喜欢啥,就让你哥给你买。”

蒋氏呵斥她道:“你可别闹。那是隔壁镇,十几二十里地。咱家就一个牛车,得先送你爹到卢集再去赶戏,肯定没法载你,靠你双腿你走得了?”

卢集是黄埔镇西北的一个大村落,因距镇七八里地,有点远,就起了集。

召娘不情不愿地道:“那好吧。可我也想帮家里做点事儿嘛。”

蒋氏听她撒娇,笑道:“你乖乖听话就是帮忙了嘛。”

召娘就势进行情感攻势:“我觉得不够啊。爹娘兄长们还有小弟待我这么好,我光听话不做点什么,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啊。我觉得我是家里拖累。”

康大山骂二儿大海道:“都是你招的。叫你瞎说。”

大海忙哄召娘道:“妹妹哪里是拖累?你饭菜烧得那么好吃,怎么会是拖累?你是全家的宝贝啊。”

召娘立马摆出高兴的姿态来,与蒋氏商量道:“连嘴最挑的二哥都说我做饭好吃呢。那我要不要做点小吃拿去卖?镇东头关家的卤肉没我做的好吃,卖的去不错呢。若是娘不依,那就得让我去赶戏,不然我,我就不开心啦。”

召娘不是第一次提出做小吃了,早先蒋氏说她想一出是一出没定性,有些不以为然。但是这两三年,她越发地发现召娘手艺好,不比镇上那些开吃食店卖的吃食儿做的差呢。

她今日提去赶戏,根本就是声东击西,重点却是吃食儿。以她对蒋氏的了解,蒋氏是不会同意她跑十几二十里地去赶戏,除非有蒋氏在场的情况下才行。这样一来,她多半会同意自己做小吃的提议。

蒋氏怕她犯病,这几年就没同意过在没有蒋氏在场的情况下让她出远门,哪怕跟着家里其他几个人。她如此做,固然关心爱护了召娘,却也限制了召娘的自由。

蒋氏却也不傻,点点她脑袋道:“你在这儿等着娘的吧?”

召娘闻言也不怵,只抓住蒋氏的胳膊晃悠道:“你看啊,娶了嫂子生了侄子,三弟还读书,家里处处花钱,进财处就这么些。娘,你就让我试试。要是成了,总能多一份进项,说不准还能是份家业呢。等两个嫂子进门了,也能做下去。”

她尽量用不带有情绪和挑拨离间倾向的语气来说自己的理由。她心里清楚,蒋氏固然疼她,但是三个儿子也是她生的。

有道是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
康大山不是暴脾气,总是笑呵呵的,蒋氏就成了严母。蒋氏只是要求孩子们勤俭节约这些,并不是性情乖戾之人,也是慈母。

召娘相信她这话,蒋氏肯定能听心里去。春上,小妗子来借钱,她还跟姥娘抱怨呢,说不说召娘那份嫁妆,但就三个儿子也得一碗水端平。怎么是端平,银钱上别太有太多出入。如今这宅院和铺子肯定是分给老大了,老三眼下看着读书不错家里也打算供他继续读下去,难就难在老二大海身上。就算他接了康大山的牛、鞭继续赶场子,可总不能没处住处,得盘处宅院。娶了媳妇再生了孩子,那花销可就更大了。

林林种种说了一堆,固然是让娘家体谅她的难处,但是所言也是实情。

当时,召娘听了这话后,就同蒋氏提过做小吃的事儿,但是蒋氏没同意。

这次已是第五次提了,第四次的时候蒋氏就在考虑了,这次想来会记到心里去。

召娘原以为还要两三次说服工作,没想到蒋氏思忖了一晚上就同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