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书架
目录
目录
×
公众号
关注二维码,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关注二维码
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第十九章
食缘稼穑
倪丁莹
3066

送走了不甘不愿的冯氏,召娘吐了口浊气,有些不愉快地道:“怎么有这种人,还是自家亲戚,甩都甩不掉。”

蒋氏冷哼一声道:“你管她恁多干啥。让她说话就当放屁。还学做辣条,还让她发誓,你看看她那样子是能学的样子吗?”

召娘叹口气,问蒋氏道:“要不要去我外婆家那边看看,万一真是我外婆和外公下地干活,可咋办?”

蒋氏也生这气,嘟囔道:“都说了多少回了,让你外婆和外公别管他们一家子,随便他们死活去。缺他一家子对粮食,难不成你外公外婆就不活了?”

蒋氏嘴上这么说着,却没有抱怨都是她爹娘把小弟宠成这样子的。

长辈的事情,召娘插不上话,也不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。

她叹了口气,算是明白谢婶子的心情了。

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。

说完小妗子,召娘才问起吴嫂子家的吴明。听蒋氏说他病情已经好转了,没有性命之忧了,也替他开心,嘴上还不忘阴冯氏一把。

她啧啧两声道:“就小妗子那邋遢样子,我可不敢跟她搭伙做吃的。万一弄个啥好歹了,这可是要人命的事儿。”

蒋氏不怕冯氏吃,就膈应她时不时闹一出。想着今日这事儿,不知道她回去怎么闹,怎么跟召娘的外婆柳氏说呢,忙道:“我不放心你外公外婆,得去看看才行。”

召娘眨了眨眼睛,问道:“娘,你一个人成吗?”

蒋氏道:“有啥不成的。”

等蒋氏收拾些礼物出了门,召娘接手把衣服洗了,晾上去了前头铺子,把小妗子做的事儿跟康大川说了。

康大川也是极讨厌小妗子的为人,可他到底是个男人,不好嘴碎,只好脾气地听着。

不多时候,连正跟在许成方后头进了铺子。

召娘本着进店是客的理念,冲二人微微颔首。示意过后,她看康大川陪着二人说话,便进了后院。

许成方看出了召娘脸色淡淡的,不过他不好大庭广众之下盯着人家一个女郎看,只是余光扫了两眼。等人进了后院,他还定睛看了须臾。

倒不是召娘长得多么国色天香,而是刚才听了连正的吹嘘,说着康家养女弄出了极其好吃的小酒菜,过些日子还要做凉皮呢。

辣条,他已经吃过了,虽然没到连正说的神仙级,但是口味确实独特。所以才好奇是什么样的人,做出那种吃食儿来。

康大川也注意到了许成方的举动,微皱了下眉头,但看他并没有轻浮的举止,只问了辣条,便将心思按捺下去了。

连正在和康大川说素油的生意,约了下午详谈。而这会儿,他听康大川说召娘的凉皮小吃摊这个月初九开业,摩拳擦掌地道:“那我可等着了。”

许成方好奇地问道:“凉皮很好吃吗?”

连正点头道:“很好吃。去年,我吃一回,惦记到现在。”

许成方有些可惜道:“我过了端午,初七就要回书院,不然也尝一尝。”

康大川想说今日就做了,不过话到嘴边还是在舌尖上打个转又回去了。他笑得欢喜道:“三公子心意到,我们就心领了。”

三人又闲聊一会儿,就散了。康大川当然不能乱走,还要守铺子呢。而连正目的达成陪着许成方买了辣条,许成方又和康大川约了初七早晨要十斤辣条,两人便走了。

召娘听了康大川说许成方走那日要十斤辣条,又得知连正对她做的脸皮极为推崇。她笑着道:“要不要下午你去谈事儿的时候,带点辣条子去。”

面水静置六个小时,就可以做淋凉皮了。

召娘算着康大川也不可能吃了饭就去谈生意,如是等到申时前后,她应该能做些出来了。

康大川想想道:“那也成。”

却说,蒋氏这边,她慌里慌张地到了蒋家庄,在地里碰见了娘家人。看一家子都在下田插秧,她也不好当众说冯氏去镇上,只好脱了鞋下地帮着插秧,私下问了大嫂吴氏道:“爹娘又帮着老小家干活了?”

如今分了家,公婆自己住。他们老两口愿意帮谁,而他们这些当子女媳妇的也没什么话可说的。

再说,当年分家的时候,老两口不顾及他们的脸面,先是要跟着老小子一家子过。后来弄得大家都没脸面,老两口吃了些亏,又嚷着要分出来单过,让他们对粮食。

吴氏早些年因为没生儿子,腰杆硬不起来,在公婆面前说不上话。等生了儿子,公婆又有了稀罕的孙子孙女,他们家也一样不讨喜。她也习惯了,就不往前凑。

吴氏听蒋氏这么问,低声道:“两口子一早起来吵架摔锅摔门,田也不种,都走了。爹娘也是没办法,总不能看着好端端的田就那么白丢着吧。不看两个大的,也得看两个小的脸面,总不好叫他们饿着。”

她还想着替公婆捂嘴,不叫蒋氏生气。

说完,她又奇怪,问蒋氏道:“你是咋知道的?”

蒋氏知道爹娘还是帮老小一家子干活,气得头发都要着火了,吹胡子瞪眼道:“老小家的那个跑我家里说伤到了腰干不了重活,打发爹娘给他们种田,我这不就过来看看。你说他们心是怎么长的,爹娘都几十几的人了,还刻薄着他们下地干活养活他们那一家子懒货。大哥也不管管。”

这事儿咋管,根本管不了。

吴氏知道蒋氏因为康家家里头富裕,经常往娘家捎带东西,能在娘家兄弟几个里面说得上话,可有些话她是说了,却也不过白说。

在冯氏等人眼中看来,蒋氏是有钱,可那又怎样?她一个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谁,说两句又不会要命,理会能多干什么。理会多了气自己,福享不到,罪还得自己受。

论理说,蒋氏这话就不该在吴氏跟前说,还呛呛。她毕竟是娘家大嫂,除了生育上叫人说嘴,平时待公婆也是极好的。蒋氏心里不痛快也该当着冯氏的面说,不该对她这个嫂子说什么怪话,还挑自家长兄的理儿。

吴氏感激蒋氏当初在她连生几个闺女的时候待她不错,从不挑她的过。她叹气道:“能不说嘛,不是没用嘛。以前你大嫂我肚子不争气,生了一窝闺女,谁也看不起,你大哥说话也没说个听。如今又分家了,说的多了,还叫人生气不痛快。”

蒋氏也知道这事儿根源不在大哥身上,而在弟弟蒋冲和爹娘身上。蒋冲已经懒到跟你论蹲,说得狠了玩失踪,能一天不吃饭出去躲着。爹娘又是心疼孩子的性子,根本狠不下心来治他们,一直就这么跟破棉花套子似的一拉大长地拖着。

蒋氏吐了口浊气,把冯氏在自家干得那些没皮没脸的事儿,吐槽给吴氏听:“你说她是咋想的?她脑子咋长的?咋就跟咱们不一样?是娘生爹养的吗?真是叫人说出不个好来。”

吴氏听完她的抱怨,捡好话道:“她还是小没经过事儿,总觉得有人担子呗。你也别生气,值不当的。上集不是说要弄凉皮摊吗?啥时候?”

蒋氏捶了捶腰道:“昨天烧香看得日子,这个月初九。”

吴氏算了下日子道:“这日子还不错。到时候不算忙,我去给你家帮忙。”

蒋氏又说了两句,洗洗脚,准备去蒋冲的田里看看爹娘。

吴氏喊了苗娘,也就是召娘亲三姐,让她别忙自己田了,带着蒋氏去阿爷阿奶那边看看情况。

蒋家的田不是连片的,吴氏家分了村东北这一片三四亩水田,距离村子比较远些。而蒋冲两口子分的田挨着村子,在村西南。所以蒋氏要去看爹娘,几乎要穿过整个村子。

路上正农忙的时候,遇到了不少熟人,都站起来跟她说话,问她咋这个时节来了。

蒋氏总不好说,自家弟媳妇好吃嘴跑到自家去闹了,只含糊说一声,昨天去灵山烧香了,给爹娘捎了些东西,送过来。

这话一听就不那么真心。

毕竟眼瞅着就要过端午节。

这一带的规矩,都是过了端午,闺女来娘家走亲戚。左不过三五天的事儿,却等不及专程来跑一趟。

有知道情况的,已经猜测她是听到什么闲话了,来娘家看看爹娘,给爹娘撑腰来了。

有些心存看笑话的,还故意挑破那层窗户纸,笑道:“你这当闺女当姑可真是少有,大忙天来帮着插秧干活。”

蒋氏懒得理会,却耐不住有人爱说嘴。这人又不是冯氏,是自己的亲弟媳妇,便是再生气,搁外头还想着替她捂捂嘴,不叫人笑话。她听了这些刺儿的话,也反唇给了人家一个没脸,弄得人家拉着脸说“好心被驴踢”。

蒋氏气哼哼地带着苗娘往村子里去,只是他们二人还未到村口,就听见有人喊道:“哎呦,这不是金山叔家的三闺女吗,赶紧的,你来的正是时候。”

蒋氏一看是出了五服的堂哥,蒋阳,忙问道:“阳哥,咋啦?”

蒋阳道:“你爹摔了。赶紧套车去镇上请大夫啊。”

“啥?”蒋氏闻言,打了个激灵,要进村看她爹的情况。